2014年1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郭杜妙嫻、馮兆雄、方思潔、胡德明、林珊一
金錢可以買到快樂嗎?好一個老掉牙的話題。很多人都知道: 金錢其實買不到真正的快樂,但是仍有很多人卻還是沉浸在想以金錢購買快樂的迷思裡,認定雖然金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
廣告和市場銷售是後現代消費主義的工具。何謂後現代的消費主 義?是將貪婪和自我為中心合法化、推崇個人享受,在瓦解道德規 範以及漠視社會群體利益的前提下,提倡即時滿足自我慾望的生活 方式。在商家大規模的市場操作下,無論你是有錢有勢的富豪,或 者是辛苦賺錢的平民百姓,廣告和市場銷售都在告訴你:「擁有」就 能滿足,娛樂是至高無上的,而這一切都需要消費!
另外一個後現代的消費特徵,是藉著消費來建構自我的身份。商 家所灌輸消費的意識,是要人們相信:人必須藉著消費來確定自 己的身份及價值──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應該作什麼樣的消費;你是 「蘋果族」還是「視窗族」?你是開「奔馳」還是開「寶馬」?你 是吃「旺記」還是吃「皇朝」都在定義人們的身份及財富指標,不 知不覺中我們都成為了消費的商品標記和交易的符號,墮入「我消 費故我在」的迷離世界裡。
英國的聖誕節剛過,一年一度的後聖誕貨品大減價正是以上所 說最恰當的寫照,昂貴的貨品以廉價出售,大大符合了平民百姓 對名牌的渴求;原本是價格不菲的高尚享受頓時變得垂手可得, 群眾一窩蜂地消費,不惜把一年的儲蓄、甚至是簽爆信用卡也在 所不惜,為的就是能夠「擁有」、「炫耀」、「自我肯定」、尋 找「自我價值」。
然而,實際的經驗告訴我們,花錢的那一刻或許真的很開心, 但是往往花掉了很多錢以後,人們幸福的指數卻在逐漸下降。原 因很簡單,因為消費的生活觀非常沒有意義;人的定位如果是來 自消費,便將永遠無法填滿人性慾望的無底洞,永遠只能生活在 追逐更加新穎物品的恐懼中!最終,金錢縱然能買到即時的快 樂,卻買不到幸福。
在消費主義高昂的時代裡,有一種近乎信仰的理論,是以消費 來為別人換取快樂;最好的例子是捐款,用你平時不太在乎的消 費,為沒有消費能力的人提高幸福感,感受到自己為社會做出貢 獻的價值,在別人得到快樂的同時,自己也感受到這份不一樣的 快樂。說它接近信仰但還不是的原因,是因為這樣的消費雖然值 得鼓勵,卻還是建立在自我快樂及自我滿足的條件上,唯一不同 的是,它不是物質上的自我滿足,而是精神上的自我滿足。同樣 地,一旦這種消費能力消失,自我的價值與肯定就會墮入深淵, 後果一樣不堪設想。
當聖經提及「施比受更為有福」的時候,其背後所蘊藏的實質是 施予的人確實知道自己的身份與價值是什麼,而不需以消費來加以 建構;他的「福」來自他所信靠的上帝,自然也是他價值與身份的 來源,因此他既可以坦然地消費,也可以不問回報地施予。無論是 消費多少,或者要他施予所有的,都不會叫他的幸福感增加或減 少。因此,聖經這種施予的人生觀,與後現代的消費主義完全相 反,卻是真正幸福的基礎。親愛的讀者,誠懇地邀請您在以消費購 買快樂的世代裡,問問你自己:你幸福嗎?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金錢買到快樂嗎?
消費購物
需要與欲望
簡樸生活的自由
從簡單出發
人需要多少土地?
禱文
無欲則安
2014年1月內容
專題 • 健康寶鑒 • 天倫樂 • 教會/機構介紹 • 教會消息 • 新聞評論 • 智慧之窗 • 歐陸風情 • 珍饈百味 • 生命的旋律 • 生命線 • 生活資訊 • 職場點滴 • 與你同行 • 親子樂 • 遊子情 • 青年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