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專題: 基督徒與抑鬱症

2014年3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郭杜妙嫻、馮兆雄、方思潔、陸思齊、胡德明、勞伯祥、林珊一
文/王君蓓

 

意志消沉?情緒低落?心情沮喪?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難免會經歷大大小小的壓力和挫折,諸如:工作、家庭、學業、人際關係、健康、經濟,乃至環境的改變等因素,均可引起我們或多或少心理上的情緒反應。有些人調適得好,只要情緒得到適當的紓解,過一陣子,身心就能恢復正常;但有些人可能因為個性使然或外在的環境因素而身陷其中,後來演變成一種病態的情緒,以致在焦慮悲傷中無法自拔,甚至走進自殺的困局。想來基督徒也是人,亦有同樣的情緒波瀾,那麼,基督徒應以怎樣的態度,來面對情緒及心理上的掙扎呢?

 

情緒起落不容忽視

「神未曾應許天空常藍,花兒常開,幸福常在。」這是基督徒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換句通俗的 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神亦從未應許我們不會生病、不會抑鬱,而且遇到困難挫折 時,產生負面的情緒思想乃人之常情,「抑鬱」症狀也可能隨之出現。青少年時期在學業、感情 上所面對的問題;婦女生命中的三大重要轉變期:青春期、懷孕期(生產前後)、更年期,容易 因荷爾蒙變化等生理因素而引發抑鬱症;男性於工作競爭時承受的壓力及面子問題,刻意隱藏情 緒,以酗酒來發洩的習慣;被慢性病纏身;中年人面對兒女長大離家後的空巢期;退休後,驟失 生活重心而導致的婚姻問題;老年喪偶而必須獨自生活的孤獨感……凡此種種都是導致抑鬱症的 誘因,除上述誘因之外,重型抑鬱症與遺傳、家庭史及生理變異等方面亦有密切關係,因此,不 論男女老幼,不論是何種原因,在必要時需要及早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及治療。 在英國,每四個人就有一位在一年中經歷某種形式的心理健康問題,概因失去生活中的某些 意義而落入抑鬱的陰霾。

 

諱疾忌醫源於成見

可惜的是,有些基督徒對精神健康方面仍有很深的錯誤觀念及偏見--他們以為表現情感是 不屬靈的舉動,所以要否定並抑壓情緒;屬靈生命中,不應有肉身及情感波動或障礙;信耶穌 後,身心對疾病或障礙會產生完全免疫;患上精神心理障礙,是因為信心不足、神的懲罰或被 鬼附身;症狀未能康復乃因禱告、讀經不夠,沒有好好交託及悔改;甚至有人誇口不就醫、不 接受治療是「好」的有信心表現,又到處炫耀這種「屬靈又感人」的見證;同時亦稱尋求專家 治療、輔導的人信心不足、不屬靈、違背聖經、服從撒但魔鬼,甚至公開或暗地裡歧視並輕蔑 病患或接受治療的信徒!

 

有些人更斷言,若被殘疾或身心病痛折磨,而禱告後仍未能奇蹟般好 轉或痊癒,全然是沒有徹底對付「罪」的後果,或者是神的咒詛!試問 這些對患者是何等荒唐的枷鎖及綑綁呢?

 

這也難怪有些飽受身心苦惱,如罹患精神障礙、先天性殘疾的基督徒,會千方百計地隱 瞞或嘗試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及屬靈化(Spiritualization)其健康問題,逃避現實。

 

健康者用不著醫生

事實上,聖經並無指出看醫生、找專家是抵觸神的旨意,因為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 病的人才用得著(《馬太福音》九章12節)。要知道「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若精神 受到嚴重困擾,基督徒應放低成見,勇於面對現實,及早就醫,好免去許多不必要的掙扎 與痛苦。況且,若不及時處理症狀,拖延至嚴重時才試圖亡羊補牢,治療定必更加困難。 要緊記罹患抑鬱症並不可恥,亦不代表靈命出現問題,更不代表你與神的關係不好, 相反要正視抑鬱症,這樣才能克服它。要遠離憂慮,還是要回歸到生命的根源──來到 神的面前。神要我們把一切的憂慮卸給祂,因祂 顧念我們,若我們願意如此作,祂必會潔淨我 們,醫治我們,因為真正的大醫生,乃是我 們的主耶穌基督。

 

彼此在患難相扶持

現代社會的生活瞬息萬變,人與人之間的 距離卻日益疏離。基督徒更應當「愛人如 己」,患難相扶持。倘一旦發現身邊人產 生抑鬱症狀,便要勸導當事人向有關專業 人士求助,以其找出問題的根源,接受心理 輔導或服用藥物。所謂「教會一家」,作為 「家人」的要多關懷、鼓勵、支持、聆聽及 代禱,少作批評及提出非專業意 見,扶助當事人,使之從症 狀中獲得改善,走出困境。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心理抑鬱與社會
心的感冒──抑鬱症
認識抗抑鬱藥
英國援助機構
真實故事 祂使我在夜間歌唱
切勿掉以輕心
治療與預防
內心一天 新似一天
基督徒與抑鬱症
禱文

2014年3月內容

專題生活資訊天倫樂親子樂智慧之窗生命線世界風情畫青年園地生命的旋律職場點滴遊子情新聞評論教會消息健康寶鑒珍饈百味母親節專頁與你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