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張春曉

 

 

如果你身體出現異常狀況,例如,微咳不止、失眠頭暈,或發現皮膚有腫斑、某部位隱隱作痛,或心情低落、精神不集中、脾氣暴躁……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不太在意,提醒自己多些休息?還是立刻上網搜索,為自己「診病」?又如,你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似乎發育遲緩,或好動貪玩,你會不會焦慮不安,到處求醫問藥?據媒體披露,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患上「網絡疑病症」,對自身或家人的健康過度焦慮,搜羅大量醫學資訊,不但看病次數頻繁, 而且即使醫生診斷沒有嚴重疾病,仍然心有疑慮,要求進一步檢查和確認。

 

 

 

 

 

 

網絡醫療百路通 「自學成才」生疑病

 

 

「疑病症(Hypochondria)」,又稱「健康焦慮症(Health Anxiety)」,其實並不陌生,是醫學上早有診斷的精神科疾病。患者經常擔憂自己患有尚未被診斷出的嚴重疾病,即使檢查結果排除患病可能性,也繼續被疑慮的想法纏繞,是長期性對健康問題過度焦慮。互聯網對醫學知識的普及,雖然給大眾帶來很多便利,大幅度提高健康意識,但同時也助長了健康焦慮症的蔓延,引發出新型的「網絡疑病症(Cyberchondria)」。在網絡搜索的快遞下,網民以為醫學可以無師自通,稍有症狀就上網「調查研究」,去看醫生時已自成「專家」。網絡上五花八門的醫療資訊,無形中也導致很多病人對醫生的診斷意見缺乏信賴,即使醫生認為病症無大礙,仍會要求再約診,作進一步檢查﹔有人甚至疑病成癮,排除了一種疾病的可能,又擔心會不會是另一種疾病。

 

 

 

 

 

 

醫療機構不堪重負

 

 

網絡疑病的興起,給醫療機構增加了嚴重的負荷。最近,倫敦帝國學院和國王學院聯合召開記者發佈會,公佈調查結果,揭示網絡疑病症每年耗費英國醫療體系五千六百萬英鎊。過去,英國人去診所看病的頻率平均一年四次,但近年已升至一年七次,病人要求覆診、轉往醫院進一步檢查,或轉介專家確診的次數不斷升高。研究人員將這些現象歸咎於網絡疑病症,認為目前英國上診所看病的人當中, 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患有「不正常的健康焦慮」。倫敦帝國學院社區精神病科教授泰勒 (Peter Tyrer) 說,現在有些人去看家庭醫生時,甚至會攜帶一疊從網絡下載的病症資訊,家庭醫生五分鐘的看診時間,有一大部分要花在「閱讀學習」上﹔英國知名度很高的家庭醫生Dr Kanneganti舉例說,他的一位女病人來看病時,居然陳列出14種可能患上的疾病,而全部都是從Google上搜索來的。可見健康焦慮給英國診所帶來極大壓力,很多醫生變得超負荷工作。

 

 

 

 

 

 

 

 

 

網絡疑病 你是否中招?

 

 

每個人基本上都會有健康方面的疑慮,上網查詢也很平常。那麼怎樣估測自己是否有網絡疑病症呢?紐約州精神病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提供了以下幾項自我評估:1)是否每天上網查詢疾病1-3小時﹔2)是否擔心自己患有多種疾病﹔3)最擔憂的時候,會否一天內上網查詢3-4次﹔4)讀到網上的病類描述時,會否更加焦慮﹔5)自身的健康狀況是否持續穩定。研究人員指出, 有網絡疑病的患者很可能平均每天「上網看病」超過兩小時,或擔憂患病的病種超過兩種之多﹔而且上網次數頻繁,越查詢越焦慮,不能罷手,而事實上自身健康狀況卻持續穩定,並未經歷重大變化。

 

 

大多數人的網絡疑病症狀輕微,但如嚴重到屬於精神疾病的範圍,則應按美國精神學會制定的診斷標準確診為宜。例如,被患上嚴重疾病的想法纏繞超過六個月,疑病症狀甚至影響個人社交、工作和日常生活,就可能需要精神科的診斷和治療。

 

 

 

專題: (社論) 賭博非遊戲

2015年10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胡德明、馮兆雄、方思潔、馬日恆、區雯慧、陸思齊、林珊一

 

 

這幾年,不但是倫敦唐人街的賭場及賭館四圍聳立,就是整個英國的大小城市及鄉鎮,市貌都無情地被林立的賭館所破壞。有家長說:「我們的大街不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尤其是倫敦的唐人街,不少居住在倫敦市外的華人,都不再放心讓孩子們到唐人街去,因為那裡幾乎每走二十步就有一家賭館;龐大的賭場組織,出盡法寶向有經濟能力的年輕人招手;意志薄弱的年輕人,容易經不起高度誘惑而誤入歧途。

 

 

 

 

為什麼短短的數年裡,整個英國會經歷那麼大的變化呢?事因政府在過去幾年中把「賭博業」易名為「遊戲業」,試圖沖淡賭博對人們的危害性;英國的《賭博法令》甚至允許各地的市政府無限量向業主發牌照,在大街上設立賭館。無疑,市政府能從中徵稅,增加收入,但賭博的風氣很快就從一個城市如火蔓延,遍佈整個英國。有人說,英國的經濟復甦,賭博業的蓬勃功不可沒!然而,賭業本來就是一門成本及運作費極低、相對利潤極高的行業,加上前來賭博的人都不會只是「玩兩手」,短短一個小時內,就能輸得血本無歸。

 

 

過去幾年,各地有不少團體起來發出呼聲,要求政府當局正視賭博對個人及家庭帶來的破壞,不要把經濟復甦建基於因賭博而破碎或瓦解的家庭,那是非常短視,並且只會為社會及經濟的穩定性帶來長期的危害,得不償失!反賭團體甚至舉出許多真人實事的案例,並質問政府當局為何對賭博的危害坐視不理,只可惜當局卻反過來說,這是個別嗜賭成性的人的問題;此外,更無視真實統計數字,說問題賭徒所佔的比例是非常少數,又建議這些個別的問題賭徒應該自己去尋求幫助,而不應該妨礙其他人享受這類帶有刺激性的「健康遊戲」!

 

 

政府當局辯稱,為了保障賭徒不會無止境地沉迷賭博,並且確保賭博業受規範、符合倫理道德地操作,已經成立了組織Gambling Commission來管制賭博業。然而,卻鮮有人知道,這個組織裡的管理層竟然不缺賭場的大老闆!這樣的組織是否真的能客觀執行它的目的,幫助賭徒,實在令人質疑。

 

 

 無可否認,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畢竟最終,進不進賭場是個人的選擇;但是,人性中的貪念是一個可以叫人瘋狂、失去自我、自我毀滅的慾望。有不少人因賭而家庭破裂、妻離子散、完全失去人格及別人對他的信任;這些賭徒每次輸錢後總是後悔得說要「自斬手指」,但是往往一旦靠近賭場或賭館時,又好像有一雙無形的手不斷向他們召喚,叫他們即時不由自主地往裡面走,走上一條不歸路。

 

英國各地設有戒賭的服務,讓賭徒或有賭徒的家庭尋求幫助。倫敦及曼城的兩所福音戒賭中心有多年成功幫助人戒賭的經驗,他們相信,人的貪念及賭癮不是單單藉著一些逃避的方法,或者個人的意志力就能成功的。人若要脫離這個能致人於死地的癮癖,非神的福音不能救贖。聖經《羅馬書》一章16節說:「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

 

 

看來,反賭的運動仍然需要持續,但願人裡面的良知能喚醒執政掌權者的心,不再只為經濟利益而放棄道德責任;人們也更有分辨和自制的能力,不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或許有一天,所有的賭場和賭店就會因此而關門大吉。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賭博非遊戲
不賭就是贏
明知山有虎 為何偏向虎山行?
不再做賭博的奴隸 一位病態賭徒的真人真事
尋求幫助 英國基督教華人戒賭服務

 

 

 

專題: 人口•人心

2015年5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胡德明、馮兆雄、方思潔、區雯慧、陸思齊、林珊一

 

 

從這期的專題看到,食物過敏可以對人的身體和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沒錯,吃下去的東西可以使人生病,但不能影響人的心靈。耶穌說:「從外面吃進去的,不能使人污穢,因為食物只是進到人的肚腹,再排泄到外面,並沒有進到人的心中,因此不能使人的心污穢。只有從人裡面出來的,才會使人污穢。」此話何解?

 

 

 

 

 

人的裡面──也就是人的心,是發出惡念的源頭,污穢乃源於不潔的內心,各種的邪惡,都是因著人心敗壞。心中思想壞事,產生了壞念頭,一有機會,就實行出來。然而,唯有內心的潔淨,才能討神的喜悅。

 

 

小小的花生和芝麻,足以使一些有過敏的人士嚴重不適,甚至失去性命。讓人聯想起聖經上所說,「罪的工價乃是死」。我們經常聽到「罪」這個字,總是感到很不舒服,也很自然地以為自己並沒有觸犯法律,何罪之有?甚至有時候人犯法了,但是律師為他辯論,勝了訴訟,法律上就認為他無罪了。其實這種根據刑事的判定人是否有罪(crime),和聖經上神為罪(sin)所下的定義是完全不同的。聖經上所說的罪,是指違背了神的旨意。所以,自私、貪婪等,在公義的神看來,都是罪,都足以叫人不能到神那裡去,並要承受罪所帶來的結果──死亡。

 

神要幫助人從罪中釋放出來,因此為我們預備了救恩,耶穌基督擔當了世人的罪,成了我們的替罪羔羊。只要相信就能得到這份白白賜予的恩典。你願意有一顆清潔的心、正直的靈嗎?靠自己是無能為力的,但靠著主,我們能從裡面得到潔淨,生命得以更新。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你好、我也好
英國中餐業 不可掉以輕心
認識食物過敏
家庭醫生談過敏
人口•人心

專題: 英國醫療體制 未來五年的計劃

2015年3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胡德明、馮兆雄、方思潔、區雯慧、陸思齊、林珊一
文/岑偉鵬(倫敦醫療議員)  聆聽版 (由全人佳音網台提供)

 

近來的新聞,多為 NHS (英國國民醫療服務)打脈,指出現時醫療體制已經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好些問題已經在現實生活中反映出來:急救服務水平未能達標、醫院病床嚴重不足、住院病人滯留醫院、「醫療旅客」巧取福利、病人無法與醫生預約、個別醫院醫療失誤……

 

在千絲萬縷之中,我們可以理出以下幾點:醫療架構太沉重,導致資源錯配;缺乏支援,導致士氣低落;缺乏監管,導致意外瀕生;缺乏教育,導致市民濫用服務。這些陋弊把這個運作長達近70年的免費醫療服務逐步拖垮。過去,專業醫療組織、民間團體及社會輿論均大肆批評,警告醫療體制若再無出路,勢必面臨破產,甚至崩潰。

 

適逢大選在即,各政黨均熱血沸騰地、也不能避免地,為這個本來沉悶的問題出謀獻策。執政黨認為現時 NHS 只是「氣虛血弱」,只要來一方「固本培元」的大補湯--增加醫療開支,便藥到病除。而反對黨則認為 NHS 「虛不受補」--要動大手術,大幅削減醫療開支,來一個壯士斷臂。不論開源或節流,都是老掉牙的說法。雖然沒有新意,但始終也是現實的問題--錢從何處來?大家亦心裡有數,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句話也成為迎接羊年的最佳熱話。

 

除了是政客拉票的話題,事實上, NHS 的管理層本身亦嘗試勵精圖治,力挽狂瀾--在大選前推出方案,改革醫療體制,訂出五年計劃。往舊瓶注入新酒,對將來有什麼影響,仍是未知之數,大家只好拭目以待。以下介紹五年計劃的輪廓,都是主要針對上述的問題。

 

1. 全面擴闊基層醫護 (primary care) 的服務範圍,以減輕次層醫護 (secondarycare) 的負擔。傳統來說,基層醫護服務者是家庭醫生、牙醫、社區護士及藥劑師等,而不是醫院。病人首先要接觸的是他們,不是醫院。醫院雖然是屬次層照護,但很多病人卻首先向醫院的門診及急症部門求助,造成負荷。所以未來五年, N H S 必須扭轉這情況,鼓勵病人好好使用基層醫護服務。這也意味著,家庭醫生/診所 (clinic) 有必要改善服務質素。醫院也可能會把某些服務轉至診所。

 

2. 很多長期病患的老人,因為社會福利部門 (social services) 無法照顧他們而被迫滯留醫院。因此,診所和社會福利部門必須更緊密地合作,儘快把病人遷出醫院,並且跟進病人的需要。如此,我們將會看到診所逐步轉型,並提供多元醫護服務,包括社會福利的工作。

 

 

 

 

3. 最為人垢病的,是病人的資料分散錯落在不同部門的電腦系統之中,而部門與部門、醫院與醫院 /診所之間都沒有互通信息的機制,造成病人像人球般,從一個部門轉到另一部門,產生誤會和錯誤。未來工作重點是要破除資訊上的隔膜,不單醫護人員,即使病人也有權查閱自己的資料;甚至在預約和覆診上,病人也擁有透過電子網絡的選擇渠道。此外,還新增加入病人的社會福利資料,讓相關的人士從中央系統得悉病人的其他信息。

 

 

 

 

4. 最值得關注的是,新訂醫療改革藍圖強調以病人為主的料理方案 (care plan) ,即是說病人有權參與療程的決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照顧自己的健康。這種權力下放可能只對某一類病人有好處,而對很多弱勢群體或邊緣人士來說並不受用,反而是把很多的責任推到病人身上,藉以減少政府用在照顧長期病患者身上的龐大開支。

 

5. 種種跡象顯示,政府正在逐步為私人保健方向鋪排。觀察所得,不少私營保健及保險公司已沾手於一些公共醫療服務之中。長久下去, NHS 天文數字的經費將慢慢轉嫁到病人身上,用者自付,多用者多付。

 

6. 醫院也要增加其透明度,把各樣審計數字公開,向公眾交待,由有關部門評審,編出質素排行榜。這做法一方面制衡個別醫院我行我素的心態,也藉此強逼醫院自我鞭策,提高其「市場」地位。從此病人便有了選擇的依據。當然,這計劃預計可能遭遇莫大的阻力,特別對於那些不思進取的醫院,有關當局就有權插手干預。

 

 

在大選降臨之際,讓我們多聽聽各政黨對醫療政策的遠見,再作投票的決定。誠然,一朝天子一朝臣,五年計劃能否落實亦有賴新一任政府的決心和誠意。若然「只聞樓梯響,不見玉人來」,政黨勢必輸掉政治本錢,市民亦難逃無辜受苦的遭遇。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評價英國國民 醫療服務體系
英國醫療體制 未來五年的計劃
人才緊缺,外籍醫護增加
家庭醫生點滴
健康我自知?

專題: (社論) 浪漫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2015年2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胡德明、馮兆雄、方思潔、區雯慧、陸思齊、林珊一
聆聽版 (由全人佳音網台提供)

 

情人節一向是個浪漫的季節,是一個讓天下男女表達愛情的日子。它雖然起源於西方國家,但是在商業營銷吹捧之下,自廿世紀末已經席捲全球,變成許多年輕人趨之若鶩的時尚節日。不少年輕戀人紛紛在這一天互訴衷情、互贈禮物、藉著一張卡片、一束鮮花、一盒巧克力,或者是晚餐,向對方表達濃情蜜意。

 

許多人認為這是年輕人追求時髦的玩意兒,是時下年輕人進入戀愛關係、或者男方向女方求婚的最佳良辰,也有不少預備踏入婚姻的男女選擇在這一天註冊結婚;這些都是無可厚非的,畢竟戀人都希望他們的愛情長長久久,為彼此留下浪漫不渝的回憶。然而,許多已婚、稍微上了年紀的人(尤其是男士),當他們的婚姻愛情「穩定」之後,或許是基於經濟和時間問題,就逐漸不再重視情人節,夫妻也鮮少再在這天互相表達愛意。這種情況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尤其如此;似乎是成為「老夫老妻」之後,生活就只剩下現實的柴米油鹽。

 

其實,持之以恆的愛情是極需呵護及表達的,若沒有經常表達愛意的習慣,最起碼在這樣特別的節日裡,也可以試著給對方一個小小的驚喜,這樣的愛情能走得更久,誠如聖經所言:「愛能遮掩許多的錯處。」婚姻裡的愛情尤其是這樣。夫妻之間的生活壓力、摩擦與不經意的傷害,都可以在愛的滋潤中得到諒解及化解,愛是需要彼此努力經營的。

 

因此,雖然這個節日看起來像是年輕人的活動,但對面對各種生活衝擊的已婚人士,或是婚姻愛情出現倦態、不再浪漫的夫妻來說,也是一個向對方表達珍惜之情的良機,藉以重燃愛焰。

 

情人節原本是一個充滿崇高意義的節日,但隨著商家的介入,它卻成為了誘惑消費、滿足虛榮的活動。據說在中國某地,有個年輕人在情人節那天給女友用鈔票摺成999朵玫瑰(20萬元),跪在女友面前求婚,在場的女友和閨蜜們都感動得哭了,女友立刻答應男方的求婚。其實這個年輕男生並不富有,這樣做的原因是女友的母親多次向他提出車子房子的事情,他只好選擇以「浪漫加鈔票」來穩定愛情,從而踏上婚姻道路。999朵鈔票玫瑰背後的現實,其實非常沉重,周圍的人皆大歡喜,卻不知小伙子的心情如何!

 

情人節送禮,商業潛力有多豐厚,就建立在「為了爭取好印象、贏得對方一時的歡心而製造浪漫,甚至要借錢買禮 物也在所不惜」的錯誤動機上。這種危機性的趨向,促使收禮的一方以禮物的貴重來衡量送禮者的「誠意」與「愛意」,結果造成今天情人節「買貴不買對」的心態。這種本末倒置的愛情觀,不但氾濫,也正不知不覺地推動這一代人走向愛情的墳墓。

 

情人節的浪漫應該是建基在彼此的濃情蜜意上,藉以節日的重要含義來表達及珍惜彼此的委身,這才合乎它的意義。反之,如果戀人是藉著情人節消費來使愛情昇華的話,那麼消費的浪漫便得不斷地昇華(「華麗」的「華」),愛情才能得以維持,長遠來看只是一種美麗的毒藥。中國人的高尚觀念--「物輕情義重」,應該成為慶祝情人節浪漫的態度:還原真我、還原愛情的本質,再一次給情人節賦予真愛的內涵。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浪漫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櫥窗背後的情人節
情人節禮物 (丈夫篇)
情人節禮物 (妻子篇)
談情說愛--在自重、自信、自愛、自制中看愛情
情人節不易過?

專題: 十二分嚴查 食物安全法

2014年12月

 

金句:「貪財是萬惡之根……」《聖經》

 

近幾年來,添加劑、造假、劇毒、致癌……這些詞匯一下子變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食品安全問題曝光的新聞鋪天蓋地,教人觸目驚心,匪夷所思。奸商們為一己利益而絞盡腦汁,不管別人死活, 其明目張膽的卑劣手段,令大眾都缺乏安全感。
食品安全實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個世代,我們需要安全的食物,我們更需要勇氣、智慧與良心。

 

專題策劃及撰稿:胡德明、馮兆雄、方思潔、馬日恆、區雯慧 、林珊一

 

專題文章

(社論) 賺得只剩下錢
最近幾年,食安問題層出不窮,原來以為只是一小撮貪財無良之人的「傑作」,怎知道兩岸三地連年揭發的黑心食品事件,涉及的範圍不斷擴大……

 

美食背後 危機重重
食品安全問題牽涉的範圍非常廣泛,從環境、動植物生長因素、包裝、加工、運輸到零售,形成一條全面的鏈條;在鏈條的每個環節都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情況下……

 

食物紅綠燈 選購要小心
常言道:病從口入。美食當前,鮮紅翠綠,色香味美,但背後隱藏著多少健康危機?走進超級市場,食品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再也不像昔日……

 

英國的華人食品安全嗎?
近年來,為打擊愈演愈烈的走私出口,英國海關加強了對進口食品的檢驗力度。近期被查獲的中國不合格產品有方便麵、牛肉乾、鹵製品……

 

地溝油
地溝油第一次走向公眾,是在2010年中國內地,其涉及數據已經震驚全球--中國內地同胞年均已吃掉300萬噸地溝油!今年9月4日……

 

吃了些什麼
廣東人把「打工」說成「搵食」,貼切又傳神,一語道破了工作賺取工資就是為了糊口。事實上,一般人的生活基本要求也是希望「吃得飽……

 

假食物壞肚皮 假道理毀一生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寫盡了是非顛倒的世界,真假難辨的人生……

 

 

 

專題: (社論) 讀寫障礙者的福音

2014年11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胡德明、馮兆雄、方思潔、區雯慧、林珊一

 

本期主題介紹「讀寫障礙」,希望幫助讀者有進一步認識。簡而述之,讀寫障礙是綜合處理視覺與聽覺信息不能協調而引起的閱讀和拼寫的障礙。它並非智力低所引起,相反很多有讀寫障礙者智商極高,甚至包括天才型的人,如愛因斯坦、達芬奇、愛迪生等,他們都在兒童時代被認為是成績極差、「又笨又懶」的孩子。在英國,讀寫障礙的百分比高達10%。換言之,在一所1,000人的學校裡,就有約100名有讀寫障礙學生。無疑,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絕大多數的讀寫障礙者,都是在開始學習讀寫的階段突顯出他們的障礙;讀寫障礙是與生俱來,而不是後天因素造成的。由於這種障礙較為隱形,所以家長、老師和社會人士都不易察覺,甚至對這種障礙缺乏認識。孩子們不被父母和老師們所理解,又經常蒙受不公平的批評,久而久之,就容易變得自卑和自暴自棄--認為自己一事無成,無論多麼努力,還是永遠趕不上別人。因此,他們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難以適應,在沒有出路的情況下,往往就會演化為另類的個人或社會問題。英國和歐美國家曾做過一份研究,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患有嚴重的讀寫障礙,他們也是被認為不好好學習、一事無成的一群。

 

 

部分讀寫障礙的孩子承受著極大的挫折感,因為儘管他們付出了比別人多出很多倍的努力,還是難以達到別人的期望。事實上,除了學習上的障礙,他們也經常面對社交問題,因此,讀寫障礙者普遍存在厭學、自卑、人際交往困難的情況,少部分甚至有犯罪和自殺傾向。

 

 

然而,如果我們對讀寫障礙有更多的認識,並且為讀寫障礙者提供正確而有效的教育,便可幫助他們發揮內在許多過於常人的優點。比如:他們擅長於把看似不相關的事物聯繫在一起,能看見別人意想不到的遠景和步驟,因此在管理公司上他們能輕易綜觀全局,做出別人所不敢做的決定。據說在英美兩國,不少大公司的總裁當中,讀寫障礙者的比例相當高,例如維珍航空的創辦人李察·布蘭森爵士(RichardBranson)就是其中一名。可見,只要能發揮所長,他們一樣可以取得成功!

 

 

在亞洲國家,人們對讀寫障礙的認識還未十分普遍;在英國,許多學校和政府機構則已經有相當完善的措施。大部分學校要求老師接受培訓,以提高對這類學生的辨識、幫助學生克服讀寫和心理上的障礙、發掘他們的專長;英國也有不少支援讀寫障礙學童父母的政府機構,提供熱線服務,供家長求助,甚至有提供輔導或訓練的經費,幫助經濟上有困難的家庭,這些無疑都是有讀寫障礙者家庭的福音。

 

 

專題文章

(社論) 讀寫障礙者的福音
認識讀寫障礙

讀寫障礙帶來的挑戰 

過來人的故事

與讀寫障礙學生同行──老師心聲

資訊科技助讀寫

輔助讀寫障礙的組織和機構

陪孩子跑一場障礙賽

禱文

 

2014年11月內容

專題  生活資訊 天倫樂 • 親子樂  智慧之窗 生命線 • 世界風情畫 • 新聞評論 • 趣味人生 • 青年園地 • 職場點滴 • 教會消息 • 健康寶鑒 • 珍饈百味 • 遊子情 • 與你同行 • 生命的旋律

 

 

專題: 家有病人安然受 九曲回腸尋釋放

2014年9月

 

金句:「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聖經》

 

長期病患是現代的普遍問題。政府正努力解 決長期病患帶來對醫療和社會福利的負擔。 對於受長期病患影響的家庭而言,則要額外 承受體力和精神上的挑戰。政府有 何對策?家庭和病人如何自理? 這都是切身問題。

 

專題策劃及撰稿:勞伯祥、馮兆雄、方思潔、岑偉鵬、林珊一

 

專題文章

(社論)造福家人愛的實踐

在談論生命意義時,我們總認為人必須要有遠大眼光,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才算沒有虛度。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很多人的一……

針對長期病患者的醫療改革

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在2012年進行改革,把混亂的部門架構重新整合。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亦總算塵埃落定……

照顧長期病患的太太

太太患了婦女病,經常感到下體疼痛,特別在來月經時,有時痛得躺在床上,不能動彈。吃藥只能暫時止痛,弄得……

弱能兒子能獨立生活了

這些年來,我們要面對很多的挑戰,尤其是當兒子出生的時候,兒科專家曾告訴內子和我:「你們的兒子有特殊的需要……

父親與阿茲海默症

父親今年76歲,2008年確診患上阿茲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俗稱老年失智症)。這些年來,他漸漸地失去自理能力……

家有病人時-給照料者的話

出生、成長、衰老、死亡,是人生必經的階段,沒有一個人例外。在這個無人倖免的生命歷程中,一般人除了追……

給照護者的支援

在英國,若你需要照料他人,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及你所住地區的地方政府(Local Authority)都能為你提……

禱文

親愛的讀者,鼓勵你與我們一起作以下的祈禱……

 

2014年9月內容

專題 • 生活資訊 天倫樂 • 親子樂 • 智慧之窗 •生命線 • 世界風情畫 • 新聞評論 • 趣味人生 • 青年園地 • 職場點滴 • 教會消息 • 健康寶鑒 • 珍饈百味 • 遊子情 • 與你同行 • 生命的旋律

專題: 工作並快樂著

2014年8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胡德明、曹子光、馮兆雄、方思潔、岑偉鵬、林珊一

 

談起工作,你想起的是什麼?一堆堆的待處理文件?一個個開不完的會議?乏味?心煩意亂?厭惡?

 

對絕大部份人來說,工作佔據了人生的大部份時間,故對工作有正確的態度很重要,不過很多人卻持有錯誤的態度:

 

• 工作是討厭的,能免則免。但工作也是必須的,因為是養生所需--人勞動僅僅為了養活自己和家庭。

 

• 工作本身是無意義的,充其量是達到另一種目的而必經之途,例如藉工作所賺得的金錢去追求享受。

 

工作有時並不愜意輕鬆,也非一帆風順。很多人平時充滿快樂,可是一走進辦公室,立即就愁眉苦臉--工作壓力大,同事關係不好,待遇差……很多的問題都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情。很多人甚至對工作產生了厭惡,感到自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被工作禁錮,長期活在矛盾、掙扎甚至痛苦當中。那麼,在工作中我們能不能得到快樂呢?如何才能提起勁,以樂觀、積極、熱忱的心來面對工作?讓我們思考一下工作為我們帶來的好處:

 

(一)經濟來源

工作的最基本目的,簡單說就是養家糊口。曾經失業的人最能了解這一點,如果暫時無法換工作,也能用目前的這份工作維持經濟所需,讓我們可以比較不虞匱乏地繼續尋找更適合的工作,甚至支持工作以外的嗜好。然而,僅僅為養家糊口而工作,是處於基本層次的「滿足自我生存」的需求,難以談得上快樂、滿足,因為只是不得已,為了要活著而工作,這樣做工作,很沒有勁,效率也不高,自己也不快樂。

 

(二)獲得成就感

每天的工作就算單調無聊,也總會有一些意料之外的難題,需要我們藉應變能力和經驗來處理。突發的挑戰能為生活增添姿彩,而克服這些難題,更給予我們無比的成就感。許多人都想退休後「什麼都不必做」,然而有工作,每天都能有新的體會,處理壓力的能力也可以讓我們的心及腦隨時處在清晰、活躍的狀態,不會退化得太快。

 

(三)建立友誼

對大部份人來說,職場是一天社交活動最多的地方,也是學習人際關係的課堂。能夠與投契的同事並肩作戰,彼此互勉,在休息時段閒話家常,有說有笑,是十分值得感恩的事,許多人在工作場合結交了一輩子的好友。

 

◎從工作中享受快樂

要熱愛自己的工作便需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把自己的職業看作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負擔。這其中最關鍵的,是要選擇和從事自己喜歡、愛好的職業。如果工作符合自己的興趣、追求或與人生的價值觀一致,自然更容易體會到當中的快樂。

 

在現實中,面臨工作的抉擇時,很多人往往並未依照自己的特性和專長加以選擇,讓自己在工作中享受實現自我價值的樂趣,而只是向現實妥協,結果許多人的工作大半都不符合自己的追求。認識一位在痙攣人士宿舍工作接近廿年的護士,提起工作,她說:「我的工作是一種享受,我喜歡我的工作,每天跟宿生們在一起,雖然他們是殘疾人士,很多也不能用言語溝通或表達自己,但在服務、關懷他們的過程中,卻常常能體會到他們對我的尊重和愛戴,彼此之間建立的感情給了我很大的滿足感。他們對生命的堅持,也對我有很大的鼓舞。」

 

◎擁抱改變終生學習

有些人常希望能夠預知前景,寧願千篇一律,寧願因不能充分發揮潛能而窒息,也不願面對改變帶來的種種未知。不錯,改變可能會帶來新的問題,需要重新調適做事方式,花時間、心力來學習全新的技能……然而,如果因怕面對困難而拒絕改變,人就會墨守成規,難以進步,也可能因為不能跟時代接軌而被淘汰。

 

「活到老,學到老」,在現今知識瞬間萬變的時代更是重要,在學的過程中,我們會思考,從而成長。很多時候,學習了新的技能,例如電腦數據輸入、文書處理或圖表美工等,除了能讓工作更有效率外,往往也能便利自己的生活。只有不斷汲取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才能在以後的工作中更妥善地完成任務。

 

◎調整心態以適應之

老生常談的一句話:「不論做什麼事,心態是最重要的。」快樂工作,指的並不是工作上所經歷的總是稱心如意,而是以一種快樂的心態去工作,把工作快樂化,每天以嶄新的眼光、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工作。每天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好像挺枯燥乏味,但換個角度去看,就不難在工作中發現很多有趣的事情,更可以累積大量的經驗。

 

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况,或繁重,或清閑,或團結互助,或爾虞我詐,或獎罰分明,或分配不均……這些都容易引起心態的不平衡,無法適應,自然也快樂不起來,但是若能以平常心待之,名與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追求進步、盡力去作的過程,那麼工作就是一種充實生活、實現自我價值的行為,自然可以游刃有餘,享受快樂!

 

對基督徒而言,工作乃是運用神所賜予的能力來供養所需、服事別人,同時造福社會,更能夠榮耀神。聖經上說,「無論作什麼、都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歌羅西書》三章23節)工作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去達到人所認為的成功,而是存謙卑的心去倚靠神,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力去作,在遇上困惑或面對抉擇時,尋求天父的指引,同時深信每個工作的時刻主都同在;每遇挑戰與試探,主都必幫助跨越。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什麼是工作的意義?

工作並快樂著

英式工作文化
訪談-餐飲業人士、牧師、年輕創業者
工作:價錢還是價值?
工作中,需要靜下來!

禱文

 

2014年8月內容

專題 • 生活資訊 天倫樂 • 親子樂 • 智慧之窗 •生命線 • 世界風情畫 • 新聞評論 • 趣味人生 • 青年園地 • 職場點滴 • 教會消息 • 健康寶鑒 • 珍饈百味 • 遊子情 • 與你同行 • 生命的旋律

 

專題: 消費購物

2014年1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郭杜妙嫻、馮兆雄、方思潔、胡德明、林珊一

從年底到新年,都是消費購物的狂熱期,人們蜂擁到各大商店採購。有因聖誕節而為家人、孩子花盡心思選購精緻禮品的,也有為了聖誕聚會時交換禮物而來的。就2012年的一項統計顯示,在英國有46%的 消費者是採用信用卡或借貸的方式來支付聖誕的購買;《每日鏡報》指出,2013年花在聖誕禮物的消費,平均比去年增加約6%。某些華人家庭更會在新年來臨前,添置家居用品、購買新衣,煥然一新,以迎接新氣象。

在經濟蓬勃的社會裡,購物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 部份。每到週末,閒來無事,便到商場購物,滿載而 歸。購物的歡樂過後,仔細想想,大部份買回來的物品 並非必需,或者不切實際,甚至完全不合用。購買聖誕 禮物時,這種情況尤為嚴重。挑選時往往只考慮價格是 否合適,自己是否喜歡,買回來後便裹上一層厚厚的包 裝紙,並不理會收禮人是否合用。聚會過後,再帶回一 件不合用的物件回家,釀成極大浪費。過了數年,這些 物品或遺棄一角,或已扔進垃圾箱。此等揮霍文化, 成為今天社會的寫照。

信用卡在某程度上促使人輕易花費,付賬時不用真金白銀,刷一刷 卡便了當,加上銀行鼓勵借貸,以各種優惠吸引人大破錢囊。某些地方的電 視台常於黃金時段,播放借貸廣告,鼓吹消費文化。若無能力購買也不要緊,銀行會推介各種 貸款計劃,讓客戶無憂無慮地繼續購物。在英國也不時收到銀行或大公司的信件,鼓勵把信用卡賬單轉到單一的 賬戶來。偶一理財 不善或過度消費, 就等同以新債償舊 債,債務負擔愈來 愈重。還看今天 不斷膨脹的信貸業發 展,便可見一斑了。

供房子買汽車的金額 已為數不菲,令普羅大眾債務纏身。一個中等收 入的家庭,往往需與銀行簽訂一份25至30年的按 揭合約,每月花上一半或以上的收入才能置業安 居。為了這所房子,每天只好披星戴月拼命工 作。如果還加上其他債務,豈不成了「債奴」?

數年前,曾有一個國際調查,訪問不同國家 的人民是否快樂。調查發現,香港人對生活毫不起勁,快樂離他們甚遠,被評為最不快樂的一 群。這反映出物質豐盛,並不能換取真正的快樂。一位曾沉迷電玩的年輕人分享說,他以前對 哥哥購買的任何遊戲軟件都不會放過,每每玩至通宵達旦,不眠不休;當一個遊戲玩久了,便 渴求哥哥另買更多的新遊戲。其實他在玩遊戲時,只是不斷自我麻醉,腦中不知想著什麼,玩 樂過後只是一場空虛。

人們在物慾世界裡不斷打轉。昨天渴求某件物品,得到後卻覺得不外如是,隨之又會對其他 物件產生更大的渴求,爭取到後往往也是老樣子。物質豐盛,卻帶來心靈的缺口。每當我們不 斷抱怨為何沒有這個,沒有那個的時候,就是要把自己鎖於個人的物慾世界裡,以擁有物質的 多寡來肯定自我價值,將所有名牌掛在身上才感覺與眾不同。

相比窮人面對的困境,我們所謂的物質缺乏真是全然荒唐。我們渴想房子大一點的時候,很 多人仍然居無定所,瑟縮街角。物慾讓我們對別人的需要及苦況視若無睹。曾有學者這樣說: 「我們身處的是一個人們不斷購物、吃喝玩樂,而對周遭的乞丐無動於衷的世代。」有人埋怨 生活享受不足,但在地球的另一處,卻有很多人只盼望三餐溫飽。

對物質的追求如喝海水,愈喝愈渴。生命的空虛並不能用物質來填補,這樣只會導致心靈產 生更大的空洞。在這個紙醉金迷的世代,我們需要清晰了解,真正能充實和滿足我們生命的, 並非物質,而是主耶穌基督。唯有祂的愛能滿足人心裡的空洞,我們若一心一意追求祂,便不 需在這物質世界中無止境地打轉,因為「真理能使我們得自由」。跟隨主耶穌的生活,雖然簡 單樸實,卻更加精彩與豐盛。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金錢買到快樂嗎?
消費購物
需要與欲望
簡樸生活的自由
從簡單出發
人需要多少土地?
禱文
無欲則安

2014年1月內容

專題健康寶鑒天倫樂教會/機構介紹教會消息新聞評論智慧之窗歐陸風情珍饈百味生命的旋律生命線生活資訊職場點滴與你同行親子樂遊子情青年園地